close

學習英文與了解天下事,為什麼要讀時代雜誌呢?

閱讀世界新鮮事的人所擁有的國際觀是非常驚人的

當你開始閱讀time時代雜誌增加英文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提昇世界觀

因此無論出社會還是在學時,推薦學英文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大量閱讀time時代雜誌

藉此提高外文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英文文章與新聞的理解力,time時代雜誌是一個非常好的讀物!

因為這本雜誌所囊括世界各地最新的奇人異事,可以讓眼界變得更寬廣

而且許多最新片語詞彙,不見得你在字典可以找到,很多都是新創名詞

讓你的頭腦可以跟著世界的巨輪一起前進

只要閱讀1-2個月,你會發現你看原文的速度至少快上2-3倍。

除了TIME雜誌外,經濟學人,科學人,國家地理中文都很推薦

下面的介紹,可以讓你快速了解雜誌的特色

↓↓↓TIME雜誌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PTT鄉民限量,團購,限時,週年慶,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禮物,優惠,特價,開箱,比價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活動,好評,推薦

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01網友哪裡便宜,採購,優缺點,試用,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好用,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CP值,經驗,好康,集購,下殺,免比價,去哪買?,

名人推薦介紹,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部落客,排行,體驗,精選,限定,折扣,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折價卷,ptt,蝦皮拍賣,Dcard推薦評比開箱

選購指南!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這新知
如何選購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這新知
新手選購有技巧!部落客大推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這新知
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好用
這個這新知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你不能錯過
熱門的尚俊傑:如何超越在線教育好用?如何選購

↓↓↓下方有其他推薦產品與服務讓你選喔↓↓↓

熱點新知搶先報

 

... *來源:俊傑在線(ID:junjie-online),作者尚俊傑 到現在為止,國內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住了,相信大中小學正式開學的時間也指日可待了。此時此刻,可能有一些人就會想了:唉,總算可以開學了,終於不用在線教育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在線教育的發展儘管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但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過程,疫情的結束只是在線教育發展的新起點。未來在線教育的深度、廣度都將會發生變化,將不會拘泥於直播、錄播和在線研討等形式,以在線教育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將進一步融入到教育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環節,促進教育教學創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教育組織變革、重塑教育流程、打造未來教育,從而實現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基本戰略。 其實,以上這些並不僅是我的觀點,很多專家學者都有類似的觀點。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在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辦的「未來在線教育雲端論壇」中談到:在線教育的教和學改變了教育供給方式,很可能成為未來破解原有教育問題的重要途徑。網際網路將是未來改革重要支撐平臺,提供開放的理念、新的組織流程、新的供給模式、創新的思維來改變改變整個教育組織體系,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 疫情事件,客觀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而中國在線教育的先發優勢也將成為世界教育領域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排頭兵,甚至可能會成為一個亮點。」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也曾講到: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式,擁有無限未來。這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可能是全世界在線教育發展過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從實踐來看,雖然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暴露出一些問題,但也有力支持了全國範圍的「停課不停學」,成效巨大。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意味著我國可能正在經歷一個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和一個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學社會實驗和一次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最重要的是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這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檢閱、課堂革命的大契機、在線教學的大培訓、校際教研的大協同,它可能引發「蝴蝶效應」,進而推動中小學學習模式的「革命」。 那麼,未來我們怎樣超越在線教育、實現學習模式的「革命」、打造未來教育呢?說實話,這個題目太大太難,不是本文也不是我能夠回答的。不過過去這二十年,我基本上一直在思考研究這個問題,之前兩年,應華東師大教育部主任袁振國教授邀請撰寫《未來教育重塑研究》一書,又系統地梳理了一遍,下面就結合各位專家的觀點和我自己的心得體會談談: 一、促進教育教學創新,推動課程教學變革 在線教育有助於拓展課程資源優化教學設計,推動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在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行動中,有很多老師自發地了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教學創新。比如,有老師引入優質慕課資源,作為在線課程的補充,拓展了課程資源。有老師在呈現課程材料中適當加入了視頻、圖片和音效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老師通過彈幕的形式,強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和互動,優化了課程教學效果。還有大學老師將點數、徽章、排行榜等遊戲化元素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有小學老師組織學生在家裡開展遊戲化學習活動,這些提升了課程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事實上,在這次疫情之前,全中國的教育技術及相關學科研究者和一線教師已經開展了無數的基於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創新實驗,從技術、學習方式等不同維度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創新,希望改變傳統教學中以課堂灌輸為主的方式,推動學生主動學習並積極思考,實現課堂模式變革。 比如在基礎教育領域:北大附中等學校試行全校平板教學,山東昌樂一中全校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北京順義楊鎮小學、西辛小學、河北邢臺郭守敬小學、河南林州姚村小學等在全校推行遊戲化學習,重慶謝家灣小學、北京陳經綸中學崇實分校等對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系統改革,還有更多的學校在探索VR/AR、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有許多高校在探索MOOC、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創新。比如北大張海霞教授牽頭的《創新工程實踐》課程,就是同一時間,全國數百所高校的學生同步在線上課,2019年春季學期則有219所高校的將近6萬名學生選修。 當然,之前的教育教學創新基本上是部分地區、部分學校和部分老師開展的實驗,不一定是全員參與。而這一次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實踐讓所有老師在短時間內都接受了各種形式的在線教育培訓,匯集了各種形式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模式,體驗了各種各樣的創新技術和學習方式,這對於接下來全面推進教育教學變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這次疫情期,教育部、中央電教館組織協調了優質的教學資源免費提供給全國師生,各省市各地區也都在努力提供優質的在線教學資源,學而思等培訓結構也提供了優質的在線課堂資源,就是同一個學校內部,因為現在大都是年級集體備課,所以提供的教育資源也很不錯,客觀上確實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是教育事業的永恆追求。無論是政策層面的倡導,還是學校和家庭都希望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然而,關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除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等影響之外,不同階層的孩子在獲取優質教育資源方面也存在差異。 那麼我們有什麼方法才能快速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有一樣的學習環境呢?當然,有關部門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教育部在全國推廣的教師國培計劃,再如異地對口支援,以及加大對偏遠地區、農村地區的投入等等,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了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但是在線教育或許是另一個可以快速推進優質資源共享的重要選項。 比如前面提到的「成都七中那塊屏」,自2002年起,成都七中就與企業合作,利用衛星傳輸技術,將成都七中的全日制課程直播到其他學校,迄今大約已經覆蓋了全國各地數百所高中學校,每天大約數千名教師、數萬名學生與成都七中異地同堂上課。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都說:「這個事非常好!」。 再如國務院參事湯敏和人大附中合作,將人大附中的課堂直播到偏遠地區,受到了大家的好評。華中師範大學王繼新教授近年來也在湖北等地推進同步互動傳遞課堂,鄉村學校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一起上課,效果也不錯。還有江西省在全省範圍內的農村教學點採用這種方式上英語、音樂等課程。其實,類似的案例還非常多,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對於在線視頻類課程的價值,我是一直比較推崇的,之前也寫過隨筆《二中理論》(點擊可查看),其中談的也是利用在線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什麼我會一直強調,其實也是受醫學啟發的,有一次和一位醫生聊到醫療水平不均衡的問題,他說儘管國家採取了各種方式來促進各地醫療水平均衡發展,但是目前來說不同的醫院確實有差異,不過不管在哪個醫院,只要是機器可以直接出結果的就問題不大。這讓我理解了為什麼各界都很重視研究人工智慧讀片(核磁、CT、透視片等)、機器人手術師,因為這可能是讓各地醫療水平儘快均衡的一個最有效措施。那麼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儘管我們可以派優秀老師到偏遠地區支教,儘管我們可以加大對老師的培訓力度,但是如果能用這種方式快速將優質資源輸送到各地,自然是更好。 當然,對於利用視頻類課件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不一定就是靈丹妙藥,目前我們的遺憾是還缺少更多、更紮實、更嚴謹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究竟學習效果如何,學生的學習行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究竟有什麼因素影響了學習效果,怎樣可以使學習效果更好?希望未來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 三、推動組織管理變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限於疫情原因,這一段時間很多學校都加快推出了在線辦公系統,師生在線就可以辦理事務。在北大,其實之前學校就在大力推進在線辦公系統,這次疫情期,財務部、教務部、社科部、科研部、保衛部、學科辦、基金會等各個部門都在努力提供在線辦公平臺,甚至餐飲中心都提供了在線訂餐的服務。當然,我這裡特別期望疫情結束後各個學校不是取消在線辦公方式,而是總結經驗,進一步深化強化在線辦公系統,提升辦公效率。 其實,在疫情之前基於信息技術的組織管理變革也已經有很多典型案例了,比如幾十年前我們來大學報到的時候,那是一個什麼熱鬧的場景,現在北大等高校都把信息技術應用到了迎新工作中,使得工作更加細緻、更加有序。原來手工辦公時代,老師買設備報銷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但是後來北大設備部做了一套在線設備管理系統,非常方便。再如現在很多大中小學將人工智慧應用到了門禁和餐飲業務中,實現了刷臉進門、刷臉吃飯。南京理工大學利用大數據技術自動分析甄別貧困學生,然後將補助款自動充到貧困學生的飯卡中。這種方式既保護了貧困生的面子,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海外,麻省理工學院曾經結合信息技術對學校的行政流程進行再造。他們重新梳理了7個管理流程:管理報告、供應商整合、郵件服務系統、基礎設施運行、信息技術服務、任命程序和學生支持系統。並和全球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SAP合作開發了第三代實時管理軟體SAP/R3,從而幫助管理人員作出更快、更好的決策,據說有效地保持和強化了 MIT在教學與研究上的卓越發展。 關於信息技術之於管理效率,之前我和學院的同事們曾經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要努力實現「看不見的服務」(和看不見的管理)。這是受「看不見的技術」這一觀點啟發的,施樂公司的馬克·韋瑟(Mark Weiser)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看不見的技術」的概念。所謂看不見的技術,指的是那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的技術,換句話說就是融入日常生活並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術,比如電燈、電話和電視,人們天天在使用這些技術,但是一般不會特別注意到它們的存在。馬克·韋瑟認為只有那些看不見的技術才是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真正起到最大作用的技術。受此啟發,我們將行政教輔系統的服務目標確定為「看不見的服務」,簡單的說,就是 「服務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未來我真心希望各個大中小學都能善用信息技術實現「看不見的服務」和「看不見的管理」,讓廣大師生有更多的時間安安靜靜地看書學習寫文章。 不僅僅是提升管理效率,其實也包括了教育組織變革。德魯克講過,一旦組織邁出了從數據到信息的這一步,那麼組織結構、工作方式等都必須做出相應的變革。目前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受到了衝擊。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招聘「共享教師」,採用「共享課程」。前面已經講過,共享教師自然有助於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但是同時或許會促進教育組織的變革,未來會不會出現一些「獨立教師」,就像獨立執業的醫生一樣,他可以為各個學校提供教學服務呢? 當然,組織變革不限於「獨立教師」,之前我們提出了「非核心教學社會化」的觀點,主要指的是,大學裡的學生除了必修課以外,還有許多選修課,比如醫學院的學生可能也希望選修一下藝術學,那醫學院是否要專門招聘老師來講藝術選修課呢?過去很多學校確實是這麼做的,很難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法,但是未來是否可以利用MOOC等方式將這些學校的「『非核心』教學業務社會化呢」 ?(注意,這裡說的非核心只是相對而言,其實,教學都是核心業務)。比如,這些專業性院校就不再設立專門的基礎教學部,或者只留下少數相對重要的學科教師,而是讓學生通過MOOC網站學習相關基礎課,或者幾個高校一起開設某門選修課,一位教師在某個高校主講,其他學校選修的同學同步通過網絡聽課呢? 這樣做的好處是解決了基礎教學部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節省了人力資本;這樣做的壞處是可能是對基礎教學部現有的教師存在一定影響,不過我想可以分步慢慢實施,另外,仔細想想後會發現對這些老師也是有好處的。事實上現在智慧樹、超星、文華在線等機構已經在一些高校提供創新創業教育、素質教育、英語類在線課程,成效也良好。 對於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我們最關注的通常是教與學,但是相對而言,其實信息技術在管理方面的應用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見效。江鳳娟和吳峰在2018年曾經撰文指出,信息技術對於高校的變革首先是從管理領域開始的,管理信息化可以降低高校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益,擴大高校的最佳學生規模,促使高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這雖然是對高校說的,其實中小學也許也可以參考。 四、重塑教育流程,打造未來教育 教育教學創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組織管理變革,其實都指向一個目標,打造未來教育。關於未來教育,就不得不提到未來學校,這是近些年非常熱的一個話題。在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非常酷的學校,比如美國的費城未來學校(School of the Future)、AltSchool、HTH (High Tech High School)學校、THINK Global School、瑞典的 Vittra Telefonplan 學校、法國的 Ecole 42 學校等,在國內北京大學附中朝陽未來學校、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實驗學校、中關村三小、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南方科技大學實驗二小、深圳前海港灣小學、成都實驗小學等學校也都在努力打造未來學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王素牽頭成立了未來學校實驗室,也正在努力打造更多的未來學校。這些中外未來學校從學校建設、課程設置、學習環境、教學模式、校園文化等不同的側面,在努力探索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 華東師大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教授曾經在《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雜誌上發布了一系列文章,對未來教育的內容、手段、學習方式、管理等進行了系統的思考。他認為未來已來,將至已至。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也曾經談到未來學校的15種變革可能,他最近也談到要化「危」為「機」,把網絡學習的實驗場變成未來教育的現實。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在《走進學校3.0時代》一書中也描繪了未來教育與未來學校的13種圖景。 關於未來學校,借用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副主任曹培傑博士的話總結一下就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建設未來學校,將會打破封閉的辦學體系,突破校園的界限,學習可以發生在教室,也可以發生在社區、博物館、科技館,甚至去不同城市遊學,任何可以實現高質量學習的地方都是學校;打破傳統的教學結構,圍繞學生的真實生活重建課程體系,探索不同技術條件下的差異化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幫助學生擁有幸福快樂的學習體驗,從而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打破固化的學校組織形態,採用彈性的學制和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教師與學生、家長合作「策劃」課程,並且「和學生一同學習」,讓學校成為美好生活的策源地。 未來教育和未來學校給我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不過怎樣一步步去打造呢?在2015年召開的「首屆未來學校研討會」中,我談過未來學校建設有三層境界:基礎設施建設、學習方式變革、教育流程再造。今天重新回顧一下仍然覺得很有必要,而且不僅僅是未來學校,基本上也是未來教育的三層境界,所以下面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層境界: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在教育信息化領域,我們認為過去重在建設,現在要重在應用,但是事實上,就目前現狀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很重要,疫情期也暴露出來很多學校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信息化基礎設施還很薄弱。這裡說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校舍、硬體和軟體建設,是未來學校最基本的需要。 當然,就校舍來說,不一定非要建設的看起來真的像未來世界一樣的校舍,但是如果有條件,不妨將學校設計的漂亮一些、溫馨一些、舒適一些、時尚一些。 就硬體和軟體來說,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當然是必需的,還要有足夠的臺式計算、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應該人手一臺)等硬體設備,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要無線網絡全覆蓋,要能隨時隨地連入網際網路。更進一步,要發揮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優勢,打造智慧校園(Smart Campus),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 第二層境界:學習方式變革 基礎設施建設只是最基本的需要,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方式變革。首先要明確新時代的學習目標。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誕生於工業革命時期的現代學校通過標準化和統一化的教育,確實為工業大生產提供了大量的符合要求的人才,推動著人類不斷發展。但是進入資訊時代以後,現代學校的標準化和統一化的教育模式與個性化的培養目標就產生了矛盾,所以需要重新考慮清楚學習目標究竟是什麼?目前看來,培養21世紀關鍵技能和核心素養是世界各地都非常關注的學習目標,比如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領導力以及信息素養等等。 基於以上學習目標的變化,並結合多位學者的觀點,未來的學習方式可能會呈現如下發展趨勢:一是注重主動學習。要多採用遊戲化學習、移動學習、虛擬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從而讓學習者能夠積極的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二是注重深度學習。學習不能停留在淺層的了解和知道層次,需要鼓勵學習者像專家一樣來考慮問題,要能夠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採用多種方法解決真實世界中的複雜性問題,從而在更深層次上了解知識彼此之間的聯繫; 三是要注重綜合學習。STEM學習、創客教育等跨學科學習開始興起,就是希望讓學習者能夠綜合使用多學科知識,通過動手實踐,培養科學精神、提升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等; 四是注重混合式學習。考慮到多種因素,在大中小學絕大部分學習場景下,混合式學習應該是一個最佳選擇; 五是注重泛在學習。學校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和機會,比如利用平板電腦隨時隨地學習各種知識。同時泛在學習也強調學習不一定非要發生在校園內,要積極鼓勵學習者到科技館、博物館、社會、野外學習。 至於具體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技術,要意識到純粹依靠經驗很難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不是老師不敬業,是因為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必須藉助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對學習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個性化自適應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習更科學。同時,要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傳統技術,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等高階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終目標,要讓學習更科學、更快樂、更有效。 此外,還要特別說明的是,這裡用的是學習方式,並不是說教學方式就不重要,這裡只是想強調要由注重教師的教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要為了促進學習而教,所以教學方式也應該因應學習方式的轉變而轉變。 第三層境界:教育流程再造 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習方式變革的基礎上,還需要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對教育流程進行再造,才能真正推進教育的革命性變革。這裡需要強調的就是課程教學變革和組織管理變革。 關於課程教學變革,前面已經講過,要善於利用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課程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推動課程教學變革,實現破壞性創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際過程中:一是注重開放;二是注重共享;三是注重多元;四是注重創新。 至於組織管理再造,前面探討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管理效率,利用非核心教學社會化等網際網路+思維促進教育組織變革。未來一是要注重信息技術。這裡特彆強調一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在美國,CIO是大學的常設職位,在2010年,全美已經有45%的高校設立CIO職業。在我國,總體來說CIO制度推得不是十分理想,未來必須要重視,否則學校很難像企業一樣看到教育生產力的顯著提升; 二是注重科學決策,塗子沛在《大數據》一書中提到:「除了上帝,任何人必須用數據說話」。華東師範大學陳霜葉教授等人2014年的文章提到,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已經具備了「讓數據會說話」的能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在提示著今天所謂宏觀控制的精髓不再是力度的問題,而是視野。所以未來需要重視數據背後蘊含的價值,提升教育決策水平; 三是注重管理效率。管理服務行政後勤雖然不能直接創建世界一流研究成果,但是可以為師生節省寶貴的工作時間。 四是注重組織變革。未來教育在組織變革方面,首先要關注組織內的變革,要根據時代變革的要求,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和需求,重新梳理內部的組織結構,力求最大程度地激活教育生產力; 五是注重系統創新。我們要特別注意系統創新(或者說爆炸式創新),不是對某一個具體組織,具體事情的改革創新,而是對學校整體業務的全面性的創新。比如以一個大學的管理服務為例,個人認為首先需要請專業的諮詢機構對整個學校的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然後據此對組織結構進行相應的變革,然後請專業的機構據此開發一套完善的辦公信息化系統,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管理現代化。 當然,打造未來學校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究竟什麼樣的學生才是最成功的學生。我們認為,所謂成功的學生,就是根據每位孩子的天賦,根據他的興趣,把他培養成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人民、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有用人才。只有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成功的學生,我們的未來學校才能真正建設成為孩子的成長樂園。 結語:利用在線教育契機,打造美好未來教育 因為疫情的原因,以往很多難以想像的事情頃刻間變為了現實。以往師生個體化、小範圍的選擇在線教育在時下卻成為每個人的必選項。看似無奈的選擇,為人們重新審視在線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提供了機會。我們確實應該抓住這次契機,認真思考在線教育如何和傳統教育深度融合,中國教育的未來究竟應該怎麼發展?這樣才不會辜負我們在疫情上的巨大投入。也如劉利民會長所講:對這一「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甚至今後也不多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反思,進而改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改變教育模式,將是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最大的價值體現。 如果有人還不以為然的話,我想重提之前的一個例子,我記得哈佛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們說,原來期望在線教育能夠促進優質資源教育共享,縮小學業成就差距。結果發現,越好的學校,越優秀的學生,越善於利用在線教育,所以提升的就越快,而一些差學校、差生因為不善於利用(或者就不用)在線教育,結果相對差距還越來越大,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其實,不僅個人,學校、地區之前可能也會有這個問題。你可以不用、不研究,但是要考慮到和其他人、其他學校、其他地區的可能產生的差距問題。 當然,我相信在技術應用到教育中的過程中,肯定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這裡我想借用《未來教育重塑研究》一書中的結語來結束本文:今天令我們期盼、迷戀、擔憂甚至恐懼的技術,雖然有一些未來可能會消失,但是大部分技術終將會成為過去的技術,成為類似於「粉筆+黑板」的看不見的技術,成為我們習慣使用的技術。我們則需要在技術的基礎上,重新考慮整個教育,在相信「人(教師)是最重要的前提下」,在充分繼承傳統教育優點的基礎上上,發揮慕課、微課、翻轉課堂、遊戲化學習、移動學習、VR/AR、項目學習、探究學習、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方式的優勢,打造美好教育,實現幸福人生。 最後還是祝疫情早日徹底結束。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俊傑在線」,作者尚俊傑。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D15RF15FVFR5RR151EFE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ducation/b3ep94o.html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2020年美國時代雜誌桃園哪裡訂國際書展TIME雜誌新客戶訂購價VOGUE高雄哪裡訂國際書展親子天下哪裡訂便宜
美國時代雜誌桃園哪裡訂 中清乾貨丨2020·註冊會計師(CPA)新手常見15問2020年時代雜誌高雄哪裡訂 男生怎麼護膚,有哪些護膚品值得推薦?2020年經濟學人怎麼訂閱最便宜 iPhone12基本曝光,6400萬主攝+iOS14,果粉:不將就!2020年雜誌收書時間台中哪裡訂 從6188降到2999:128g的大內存,是現在最便宜的蘋果手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vgy8jsaxd 的頭像
    rvgy8jsaxd

    rvgy8jsaxd的部落格

    rvgy8jsa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